中医五脏六腑是什么 脏腑之间的关系「建议收藏」
中医五脏六腑是什么 脏腑之间的关系「建议收藏」
优质回答:分别来说。五脏是贮藏精气的(精气。指精血津液)。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纳、消化、吸收、传导和排泄的。因而脏以藏为主。腑以通为用。
【五脏】“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”
心主脉、肝主筋、脾主肌肉、肺主皮毛、肾主骨。
心开窍于舌、肝开窍于目、脾开窍于口、肺开窍于鼻、肾开窍于耳和二阴。
心。其华在面;肝。其华在爪;脾。其华在唇;肺。其华在皮毛;肾。其华在发。
一、心——午时养心(11点到13点)
*心主血脉。藏神志。
*五行属火。喜伤心。
*心开窍于舌。其华在脸。
*夏季养心正当时。五味对应苦。红色食物养心脏。
*心脏有毒的症状:舌头溃烂。额头长痘。失眠、心悸。胸闷或刺痛。
*中午11~13点是心脏最强的时间。可以吃些保心、助排毒的食物。例如茯苓、坚果、黄豆、黑芝麻、小枣、莲子等。
*“心为五脏六腑之皇帝”可见心地位之高。
二、肝——丑时养肝(1点到3点)
*肝主疏泄。肝主藏血。
*五行属木。怒伤肝。
*肝开窍与目。其华在爪、筋。
*春季养心正当时。五味对应酸。绿色食物养肝脏。
*丑时不入睡对肝伤害很大。“卧则血归于肝”。充足睡眠对于养肝有重要的作用。
三、脾——巳时养脾(9点到11点)
*脾主运化。脾主统血
*五行属土。思伤脾。
*脾开窍于口、唇。其华在肌肉。
*长夏养脾正当时。五味对应甜。黄色食物养脾脏。
*脾有毒的症状:面部长色斑。白带过多。脂肪堆积。口气明显、唇周长痘或溃疡。
*胃的作用是储存分解食物。而脾的作用是吸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。健脾的食物有:山药、薏米。此外因为甘味健脾。还可以在吃完饭1小时吃1个水果。帮助健脾、排毒。
四、肺——寅时养肺(3点到5点)
*肺主气司呼吸。
*五行属金。悲伤肺。
*肺开窍与鼻。其华在皮毛。
*秋季养肺正当时。五味对应辣。白色食物养肺脏。
*肺部有毒的症状:皮肤呈锈色、晦暗。便秘。多愁善感、容易悲伤。
*肺经的养护不仅限于呼吸系统。中医的肺还包括养护皮肤的问题。
五、肾——酉时养肾(17点到19点)
*肾藏精。肾主纳气。肾主水。
*五行属水。恐伤肾。
*肾开窍于耳。其华在发、骨。
*冬季养肺正当时。五味对应咸。黑色食物养肾脏。
*肾脏有毒的症状:月经量少、或经期短、颜色暗。水肿。下颌长痘。容易疲倦。
*肾和我们的生育、生长、生殖都有关系。
*小孩子补肾:有助于改善身高、提高聪明程度等先天问题;年轻人养肾:有助于改善生育问题;老年人肾气不足会导致:头发稀疏、牙齿不好、骨质疏松、腰膝酸软、反映迟钝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。
*黑色食物有助于养肾。如:黑木耳、黑米、黑豆、黑枣、黑芝麻、桑葚、紫葡萄。
【六腑】“小肠、胆、胃、大肠、膀胱、三焦”
六腑具有受纳、传化、排泄功能。
一、小肠——未时养小肠(13点到15点)
*小肠与心相表里。
*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。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。须在小肠内停留一段时间。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。
*未时正是小肠吸收最好的时候。可在午餐充足的前提下再适当补充一些营养。
二、胆——子时养胆(23点到1点)
*胆与肝相表里。
*贮存和排泄胆汁。味苦。呈黄绿色。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。
*肝胆相互依附。互为表里。肝主谋虑。胆主决断。所以肝胆的相互协调。共同调节着精神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。临床上常见胆气不足之人。多易惊善恐。遇事不决等。
*胆经位于人体两侧。它的好坏会影响人的决断能力。“抓耳挠腮”的动作是胆经不畅的表现。
三、胃——辰时养胃(7点到9点)
*胃与脾相表里。
*胃能够容纳由食管下传的食物。并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。下传于小肠的功能。
*如何善待自己的胃:饮食要以温热为主。切忌冷热交替;要吃有营养的早餐。
四、大肠——卯时养大肠(5点到7点)
*大肠与肺相表里。
*大肠的主要功能为传化糟粕。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。并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。使之形成粪便。经肛门排出体外。
*如何帮助肠子规律的蠕动:早起饮用温开水或温蜜蜂水;早起饮水与早餐之间要间隔半小时。
五、膀胱——申时养膀胱(15点到17点)
*膀胱与肾相表里。
*膀胱的主要功能为贮存和排泄尿液。
*申时养生最好是锻炼身体。与清晨相比申时更适合锻炼身体。申时对应人体的膀胱经。多喝水多排尿是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养护膀胱的方法。
六、三焦——亥时养三焦(21点到23点)
*三焦与心包经相表里。
*三焦为人体元气通行的道路。具有疏通水道。运行水液的作用。人体水液的代谢。虽有赖于各脏腑的共同作用来完成。但又必须以三焦水道的通畅为条件才能正常进行。若三焦水道不利。则肺、脾、肾等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难以发挥。因此。三焦在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
*亥时对应人体的三焦经。推按三焦经可以适当的缓解耳鸣、耳聋。对促进睡眠也有一定的好处。
*亥时是准备上床睡觉的时间。此时不宜剧烈运动。在睡前一个小时应避免进食。为促进睡眠。还应将室内环境布置的昏暗一些。
【脏与腑的关系】
1、心与小肠
经络相通。互为表里。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。则可兼见小便短赤。尿道涩痛等症。
2、肝与胆
胆寄于肝。脏腑相联。经络相通。构成表里。胆汁来源于肝。若肝的疏泄失常。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。反之。胆汁的排泄失常。又会影响到肝。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。如黄疽、胁痛、口苦、眩晕等。
3、脾与胃
在特性上。脾喜燥恶湿。胃喜润恶燥;脾主升。胃主降。在生理功能上。胃为水谷之海。主消化;脾为胃行其津液。主运化。二者燥湿相济。升降协调。胃纳脾化。互相为用。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。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、吸收和转输的任务。
胃气以下行为顺。胃气和降。则水谷得以下行。脾气以上行为顺。脾气上升。精微物质得以上输。若胃气不降。反而上逆。易现呢逆、呕吐等症。脾气不升。反而下陷。易现久泄、脱肛、子宫下脱等症。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。在病理上互相影响。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。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。
4、肺与大肠
经络相连。互为表里。若肺气肃降。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。以发挥其传导功能。反之。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。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。例如:肺气蛮滞。失其肃降之功。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。出现大便秘结。反之。大肠传导阻滞。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。出现气短咳喘等。又如:在治疗上肺有实热。可泻大肠。使热从大肠下泄。反之。大肠阻滞。又可宣通肺气。以疏利大肠的气机。
1 、胡大宝
自从关注了盼盼中医养生网,腰也不疼了,腿也不酸了,连心脏都不跳了,谢谢盼盼养生,让我少走了50年弯路。
2、李华
这些养生知识都非常的有用,感谢盼盼养生网的免费分享,养生从自身做起。
3 、胡庆鑫
注重于养生,就是注重于健康。现在不养生,以后养医生,之前我是个虚B,现在我是个牛B。
4 、雄霸天下
现在不养生,将来养医生,养生强身健体。
5 、上善若水
养生是没有副作用的。比吃西药更加健康,谢谢盼盼养生网的分享。

- 全部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