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友提问:

古方今用:解热退烧经典名方白虎汤 「建议收藏」

优质回答:

白虎汤。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著的《伤寒论》一书。历代中医奉它为解热退烧的经典名方。中医认为“白虎”为西方金神。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。以白虎命名。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。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。一扫炎暑湿热之气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虎汤除了具有解热作用外。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。

那白虎汤为什么可以如此迅速地解热退烧呢?这主要因为它奠定和遵循了治疗里热实证的治疗原则——清热泻火。白虎汤虽然只有4味药。却互相配合。在充分体现了中医配伍特色的基础上。成为清热泻火的经典名方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虎汤除了具有解热作用外。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。

方剂组成:知母、石膏、炙甘草、粳米

方剂主治:

1、治伤寒脉浮滑。表有寒。里有热。

2、及三阳合病。脉浮大。腹满身重。难以转侧。口不仁而面垢。谵语遗尿。发汗则谵语。下之则头上生汗。手足逆冷。汗出者。

3、通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。不恶寒。反恶热。头痛自汗。口渴舌胎。目痛鼻干。不得卧。心烦躁乱。日晡潮热。

4、或阳毒发斑。胃热诸病。

归经:此足阳明胃和手太阴肺药也

方义:

1、热淫于内。以苦寒发之。故以知母苦寒为君。

2、热则伤气。必以甘寒为助。故以石膏为臣。

3、津液内烁。故以甘草、粳米甘平益气缓之为使。不致伤胃也。

4、又烦出于肺。躁出于肾。石膏清肺而泻胃火。知母清肺而泻肾火。甘草和中而泻心脾之火。或泻其子。或泻其母。不专治阳明气分热也。

方剂变化方:

1、本方加人参三两。名人参白虎汤。治伤寒渴欲饮水。无表证者。口干舌燥者。亦治伤寒无大热。口燥渴。心烦背微恶寒者。亦治太阳中暍。身热。汗出。足冷。脉微而渴。亦治火伤肺胃。传为膈消。

2、本方加苍术。名白虎加苍术汤。湿温脉沉细者。

3、本方加桂枝。名桂枝白虎汤。治温疟。但热无寒。骨节疼痛。时呕。

4、本方加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。名柴胡石膏汤。治暑嗽喘渴。

5、本方除粳米。加人参。名化斑汤治胃热发斑脉虚者。

煎服法:先煮石膏数十沸。再投药米。米熟汤成。温服。

人参白虎汤

组成:知母、石膏、甘草、粳米、人参。见《伤寒论》

原方组成和用法: 知母(六两)石膏(碎。绵裹。一斤)甘草(炙。二两)粳米(六合)人参(三两) 上五味。以水一斗。煮米熟。汤成去滓。温服一升。日三服。

功 效:清热、益气、生津。

主 治:热病津气两伤证。症见高热烦渴、气短肢软、脉大无力、汗出、背微恶寒。

临床运用:

本方可用于治疗暑病、急性热病、糖尿病。有报道本方合黄连阿胶汤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。本方治疗口咽干燥症有良效。并对乙型脑炎、大叶性肺炎、小儿急性吐泻、带状疱疹等见气阴虚而发·热者都有较好疗效。